近年来,中国古城古镇游方兴未艾,游人都迷恋它丰富的人文历史。若论起古城古镇的知名度来,山西平遥古城当仁不让,热度极高。说起平遥古城最有意思的体验,莫过于住四合院民居和品尝特色面食了。
位于汾河岸边的平遥,曾是尧帝的封地,古称“陶”。早在4000多年前,古人依据“龟前戏水,山水朝阳,城之攸建,以此为用”的风水理念,造就了这座原始的八卦寿龟城。
很多游客来到平遥,更愿意到小巷里的民居走走看看,这里依然保留着原汁原味的古城生活。
这个院子是古城居民郭大爷的祖宅,祖父买的雷履泰掌柜的房子,每年只是适当地修修,其他的并没有动。这座宅院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,从出生到现在,郭大爷一直没有离开过。如今,孩子们结婚后都离开了家,只有他和老伴住在这里。由于年代久远,老房子常常需要修修补补。之前,郭大爷为了保持古宅的原貌,费了不少心思,也花了不少钱。好在平遥申遗成功后,当地出台了一个民居修缮补助办法,为他减轻了许多负担。
院子里的这个秀楼多年前就已经坍塌了,向规划局申请后于2014年开始修复,国家出了三分之二,个人出资三分之一。郭大爷老伴自豪地说,这方圆十里就剩下我家这座绣楼了。
这些年来,平遥古城的名气越来越大,很多人看上了这些古民居的经济价值,纷纷来找郭大爷,要重金购买他的院子,但无一例外都被拒绝了。郭大爷说,有句老话,吃祖宗,卖坟地,祖宗的遗产卖它干啥呢,卖了都不好意思。
现在古城里有很多的四合院民居客栈,来平遥旅游一定要体验一下当地民居的感觉。这些四合院客栈大多建筑风格古朴大气,保持着晋韵古风,而且位置都不错,室内设备设施齐备,方便居住和出行。
在这个声名鹊起的平遥城中,游客们除了能聆听当地古老的传奇,还可以住进四合院中,品尝三晋之地的各种美味。俗话说“世界面食看中国,中国面食看山西”。记得有一年在平遥开会,主办方精心安排了大餐,没上菜的时候,有人发现邻桌客人在吃面,大家都馋得不行了,东道主就给每人点了一碗面,大家大快朵颐,交口称赞。悲催的是,山珍海味上桌后,大家早已打着饱嗝摸着肚皮,毫无胃口了,东道主“一脸黑线”。
坐落在山西省腹地的平遥,它的面食集百家之长,品种也更加丰富。山西蔬菜品种少,家庭主妇为了提高全家人的食欲,只好在各种面食的制作手法上变换花样。一样面,百样吃。
“猫耳朵”是晋中非常流行的一种面食,据说诞生在清乾隆年间,因和猫的耳朵相像而得名。
面食简单易做,下锅煮熟,浇上一勺卤汁,就上桌了。山西人的餐桌,和他们的性格一样务实,一碗面,两三个小菜,素净、简单,却是家的味道。一口平遥牛肉,一口面,这就是幸福的平遥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