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欢是个怀孕5 个月的准妈妈,从备孕开始,她就开始阅读各种关于孕期及育儿的书籍,还参加过好几次医院开设的孕妇课程。但是书看多了后,欢欢发现同样的问题,不同的书上 讲的会有所不同。特别是关于育儿的问题,各种不同的观点,欢欢都不知道该信哪个了。宝宝还没出生呢,欢欢便对以后的育儿生活产生了焦虑,怕自己没法做到书上的要求,怕自己带不好宝宝。
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能给宝宝最好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,提供最好教育。因此,很多准爸准妈都会提早阅读大量的育儿书籍,有的还参加各种妈咪培训班。 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小儿内科主任医师王玉玮教授在其博客中表示,很多家长正因为看得太多,他们反而束手束脚,经常小题大作,恨不得用天平与游标卡尺来精确地衡量宝贝成长过程中的一切,并因此很容易主观地夸大各种问题,导致认识上产生偏差,引起不必要的焦虑情绪。
王主任提醒家长,宝贝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娇弱,他有自我调节自我保护的生存本能,我们没必要遇到一点小事就自乱阵脚。
宝宝发育有差别很正常
王主任强调,每个宝宝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而且各方面的发育会受到遗传、环境、营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因此,同年龄段的宝宝身高、胖瘦会有差别,长牙会 有早晚,动作发育的程度也参差不齐,或者宝宝在某方面发育超前,另外一些方面的发育则显得有些滞后,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。家长不要纠结于宝宝某些方面发育 滞后,更不要和“别人家”的宝宝比较。
育儿书籍只能参考不能照搬
王主任指出,育儿书刊上列出的各个年龄段宝宝的发展水平,只是研究人员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研究、观察与测定得出的平均值,仅仅是个参 考数值,并非每个宝贝的发育都会严格遵循这个数据。作为家长,应该用比较放松的心态来对待宝宝的发育状况,一旦宝贝的发育比参考值超前,没必要沾沾自喜, 比参考值落后,也无需忧心忡忡。
对孩子的教育,更不能完全照搬书籍。每个宝宝的性格不同、心智发展状况不同,环境影响也不同,一味的按照书本的教育方式来教孩子,不但无法达到预期中的效果,还很可能起到反作用。